現代服務業已經成為拉動北京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和引領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11月18日,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印發了《北京市“十四五”時期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指出,“十四五”時期,北京市將以建設全球創新中心為引領,加快培育金融、科技、信息、文化創意、商務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充分釋放改革與政策紅利,加快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兩業融合”試點建設,更好地促進北京市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根據《規劃》,到2025年,北京現代服務業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將達到70%左右,服務貿易規模超過1.3萬億元。
七大行動,百項措施
《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北京將深入推動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落好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兩區建設這一關鍵之“子”,主動融入國家開放戰略,對接國際新理念、新規則,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制度體系,推動更高水平的開放改革,提升國內國際服務輻射力。在金融、信息服務、科技服務、文化產業、商務服務、流通服務、生活服務七大領域開展提質升級行動。同時,實施人才集聚、業態融合、開放合作、改革活力釋放、功能區提質增效、“北京服務”品牌建設六項支撐工程。
“十四五”時期,北京將大力實施高端領軍人才培育、加快“兩業融合”試點建設、推進重點領域服務標準創制、構建北京現代服務業發展指數體系等關鍵舉措,強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主體地位,更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充分釋放改革與政策紅利,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培育國際一流現代服務業發展生態。
據介紹,為更好促進北京市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規劃》提出了100多項具體措施。例如,在提升產業發展能級方面,北京將認定培育100家市級“兩業融合”試點企業和20家“兩業融合”試點園區,加快推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
2020年以來,北京市發改委向國家發改委推薦申報了兩批全國“兩業融合”試點,其中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北京小米移動軟件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等“一園五企”被認定為國家“兩業融合”試點單位。
“兩業融合”促進高質量發展
兩業融合,目的在于深化技術滲透、業務關聯、鏈條延伸,形成一批新業態、新模式,對推動現代服務業向價值鏈高端邁進,促進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存在不可忽略的優勢。
國家“兩業融合”試點單位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于2006年納入中關村科技園區,截至目前,已注冊企業5000余家,落地540家。試點期間,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一手加快布局前沿生物制藥產業,依托現有產業集群發展基礎,加速科興中維、民海生物、沃森生物、北京依生等疫苗企業發展優勢疫苗,另一手加速高端醫療設備國產化,促進醫療器械向數字化、智能化、便捷化方向升級。同時,促進創新藥物研發,打造了具有影響力的核酸產業研發創新基地。
在服務平臺建設方面,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持續推進權威機構布局,依托基地內已入駐的國家級醫藥檢驗平臺等權威平臺,為區內企業提供研發過程中的藥品檢驗檢測、醫療器械檢驗、食品安全檢驗檢測等服務包,布局外包服務平臺,推進外包服務市場化、專業化、聚集化發展。
打通產業鏈,整合資源
“兩業融合”的另一亮點在中國通號旗下的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這是一家以軌道交通控制技術為特色的綜合性研究設計企業集團。2021年,研究設計院集團被國家發展改革委認定為全國第二批“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這標志著研究設計院集團不斷攻克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帶動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中國通號研究設計院集團副總經理劉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介紹,過去,研究設計院集團更接近綜合性研究設計和裝備制造企業,隨著平臺不斷做大,研究設計院集團一直在向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這主要體現在產業鏈上下游的銜接。另一方面,研究設計院集團將通過后續的支撐維護,帶動整個運營保障設計相關的服務產業,對后續的智能制造和智能智慧服務做相關布局。
劉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研究設計院集團今后的“兩業融合”布局將重點打造四個平臺,即:打造自主化列控系統裝備綜合驗證平臺,實現向工業軟件和測試服務業的產業鏈延伸;打造完全自主化列控系統裝備生產制造及測試平臺,延伸工業軟件產業價值鏈創造;打造完全自主化列控系統裝備工程化平臺,提升全產業鏈現代服務能力,推動科技服務專業領域向高端化、體系化和服務化升級;最后是打造運營管理服務的平臺。
“過去我們自己做得多、合作少,通過與現代服務業的融合,過去我們專攻裝備制造和研發,通過聯合創新構建生態,就能夠把更好更多的服務企業或是聯合的優勢發揮出來。例如,我們通過多方合資合作建立的北京市中關村‘芯海擇優’芯片研發設計公司,就是把所有的優質芯片設計資源吸收進來,將行業需求和自己的設計優勢結合,形成資源整合,加速我們完成核心技術攻關的進程。”劉嶺說。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實習記者 韋璐)